经济领域是一个既广阔又深邃的领域,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微观的个体经济行为,到宏观的国家经济政策,再到全球的经济格局,都离不开经济学的探索与解析。对于经济学者来说,经济领域的研究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挑战在于,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而机遇在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无论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还是对社会的进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邀请来余姗老师为大家分享经济领域的科教融合经验。
余姗,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数字经济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财经大学青年英才发展支持计划入选者。
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能源环境经济与管理。
社会兼职: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常务理事。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重要报刊学术论文13篇;参编著作2部,获省部级奖励1项。
问:您能简要介绍一下您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吗?
答:目前在研课题和论文都主要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实融合及新质生产力等问题展开。这些研究方向不仅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比较关注的前沿问题,紧密对接国家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和我们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问:您如何将您的学术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
答:一方面,我会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科研兴趣,将学生纳入科研团队,参与到课题的申请撰写、实践调研及结题验收等项目研究的各个环节。以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传授和科研方法的指导贯穿于开展研究的全过程,通过科研反哺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科研项目或者论文往往是学科领域中的前沿和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课程中,我会结合自身的科研特色和优势,将前沿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把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这样既能使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又可以促进理论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达到“科研教学协同育人”的目的。
问:您认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答:第一,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研究生学术生活往往十分繁忙,同学们需要在短短两三年中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目标设定,合理的计划安排,任务的分解和优先级排序来提升学习效率。
第二,持续学习的能力。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持续的学习不仅能帮助我们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数字技术的普及帮助我们更轻松地通过互联网获得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技术和资源,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尤为重要。
第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研究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优秀的研究生应能够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包括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团队成员分享信息,协调工作,解决合作中可能的冲突等等。
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研究生阶段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和积累来培养和提升。
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研究生阶段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和积累来培养和提升。
问:最近,您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入库中国金融专业学位论文中心,您对于成功入库有什么感想,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方面和大家分享经验。
第一是论文类型方面,教指委一直提倡案例分析、产品设计与金融实践问题解决方案、调研报告或基于实际问题分析的政策建议报告等实践型论文,不收录纯学术型论文。
第二是在评审实践型论文时,从选题与现实价值、专业知识与方法、数据与素材、写作能力、参赛态度几个方面进行。其中选题和现实价值指标权重最大,占比30%,主要考察选题是否为金融实践现实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是否密切。专业知识与方法指标占到了25%,考察作者在经济金融领域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水平层次,比如能否恰当运用金融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以及论证方法选用是否合理、严谨。数据与素材指标和写作能力指标分别占比20%,考察论文数据及素材的科学性、可靠性及翔实程度,以及论文结构的逻辑性,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图表、引证与注释的规范性。还有5%占比是参赛态度。在我们专硕论文的写作中,可以根据以上方面进行完善。
通过本次采访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余姗老师对经济领域研究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各位本科生、研究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谢余姗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