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 时间:2017年03月29日 00:00 点击数:

    为了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国之策,加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陕高教[2016]4号)精神,综合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实践育人,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更好地服务陕西地方经济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基因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2.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审视自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剖析薄弱环节。打破常规,突破障碍,补齐短板,着力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帮扶指导机制。
    3.坚持协同推进,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文化
    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营造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局面,造就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育人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和深化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总体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建立“高校创新+孵化器+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十三五”期间,我校建成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4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中1门国家级创新创业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个省级以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施350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育5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0名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接受企业创业培训学生2千人次以上;建设1个“陕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培训大学生1万左右人次。
    2016年起全面启动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理念。
    到2018年,在全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成果,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2019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参与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步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
    2020年,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更加集聚,适应创新创业改革需要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教学、科研、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在陕西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实现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内涵发展。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胡 健
    副组长:薛小荣 阎东明
    成  员:铁 卫 康国伟 王智强 刘小冬 张 刚
            刘雅众 宋世民 王军生 吴旺延 王新安
            李佼瑞 王浩鸣 白呈明 卫亚浩 杨太康
            王奇民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办公室主任:王恩胡   贾 彧
    2.各二级学院及研究生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由各二级学院及研究生部行政、学工、团工委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建立由教务处牵头,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心、学工部(含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科研处、研究生部、二级学院等部门共同参与、责任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具体职责如下:
教务处负责组织构建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训体系,修改学籍和考核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教务处、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心、人事处等主要负责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心应利用现有实验设施,构建全校性创新创业的实践与训练平台和创新创业信息平台。
    科研处除依托现有研究基地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外,应做好创新成果的转化工作,支持学生创业。
学工部(含就业指导中心)要通过创建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指导。
    团委要通过组织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活动,激发创新创业的氛围。
    二级学院、研究生部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为本学科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建立大学创新创业的校外实践基地。条件成熟的二级学院尝试建立创新创业学院。
    同时,学校按照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类型确定活动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具体如下表:
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责任分工一览表
创新创业项及竞赛类型
责任部门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心
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心
挑战杯竞赛
团委
电子商务创新意创业大赛
信息学院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统计学院、信息学院
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统计学院及相关二级学院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外国语学院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信息学院
    上表未列的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由教务处统筹安排,组织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标,突出面向陕西、服务行业办学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培养方案。开设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分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从新生创业基础课、创新创业类专业选修课,到创业项目及创业实训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完善学分认定管理制度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模块中增加2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增加3个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经学校教务部门认定后,可以折算为课程学分。
    3.完善本科生弹性学制
    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1-2内保留学籍休学开展创新创业。进一步细化和制定休学创业标准,规范休学和复学手续流程。
    4.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
    对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实施创新创业能力个性化培养,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出台激励政策,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成绩优异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建设创新创业精品课程
将《创业基础》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组织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类MOOC,并加以共享利用。全面启动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组织编写具有财经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教材。
    2.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更好的将最新学科前沿动态、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实施在线开放课堂改革计划,落实慕课课程与平台建设,形成开放、互动、灵活多样、学生感兴趣的多元化课堂。
    3.推进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积极推进课程考试改革试点,注重过程考核,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核,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形成多元化考核方式。
    (四)建立创新人才协同育人机制
    充分加强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建立省级、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协同创新基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新途径。建立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拓展我校现有的国际交流项目,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
    (五)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共享和创新创业资源全开放,充分利用学校各类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加强利用西财大学生创业实训公司和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学生组建创业工作室,全力支持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
    鼓励二级学院(部)与企业积极合作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新基地。加快建设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室,积极筹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全面模拟创业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拓展学生创业思维,培养创业能力。积极促进我校现有的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向创新创业转型发展。
    (六)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
    1.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加快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教育的培养选拔使用等工作机制,完善教师队伍创新创业考评体系,健全保障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引导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精准帮扶。
    建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专家库”;建立激励机制,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考核与奖励;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努力实现校内外专家导师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完善出国进修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采取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增强广大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明确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责任,加大对教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基于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理论、环境、需求和政策等的研究,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
鼓励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以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完善学校创新创业业绩认定和奖励机制
    修订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完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奖励机制。
    (七)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1.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提升工程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开展寒暑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调研;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类竞赛;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增加立项数量。举办高层次论坛、高水平成果展、专业化竞赛、大众化沙龙、主题化训练和专业化项目路演。
    2.实施创新创业项目驱动能力提升工程
    积极推动课堂学习与项目实践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通过选题、制定计划、收集处理信息、交流成果等系列活动,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实践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分层次分阶段创新基础项目、创新实验室项目、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毕业设计项目,使项目实践的模式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学习全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积极建设创新创业训练营
    1.建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
    大力支持现有的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建设,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组建一批新的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介绍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社团的组织优势与生力军作用。
    2.搭建创新创业学生交流平台
    定期开展创业家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真人图书馆、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活动。选聘知名公司、企业、研究所等单位的创业企业家、技术专家、投资经理以及国内外优质的创新创业师资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报告,与学生交流体会,启迪学生思想,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3.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
    建设西安财经学院创新创业网站,宣传国家政策、匹配创新项目、展示创业企业、预约学习课程、对接创业导师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服务,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和创业孵化服务的网络平台。
    (九)鼓励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催生创新创业成果
    1.通过竞赛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
    鼓励学生跨校、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组建队伍,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各类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与校内外、企业等优秀人员交流切磋,不断完善项目和团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
    2.完善优秀项目推介和孵化机制
    整合校内竞赛资源组织各类大赛,建立校内外等多维度竞赛服务体系。定期组织创新创业项目进入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项目转化成创业成果。同时积极向企业和社会推介优秀项目,支持企业对项目和团队进行考察和指导。积极争取省市等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促进项目对接、项目融资、知识产权交易、落地转化,提高孵化成功率,努力实现产业化。
    3.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示范
    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宣传引导,出台有效的措施和政策,营造浓厚的“创新成才、创业报国”环境氛围,厚植“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允许失误、宽容失败”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积极发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示范作用。
    (十)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1.打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
    积极建设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物理空间,建设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与成果展示中心,建成学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和综合平台。
依托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互联网+”等各类学科竞赛,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等服务,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各项优惠政策。
    2.实施“百千万”创业帮扶指导工程
    “十三五”期间,学校扶持1百个以上学生团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接受企业创业培训学生2千人以上,组织创新创业训练学生1万人以上。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多渠道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和文化创意等新理念、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创新服务模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十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研究
    积极支持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研究项目,积极申报省科技厅、教育厅、省规划办等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项目,加大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研究。
    (十二)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支持
    加大学校创新创业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在十三五期间学校拟每年投入100万元,主要用于创新创业平台宣传建设经费、学生活动开展及竞赛经费、项目孵化及成果转化经费、优秀团队奖励经费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十三)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评估监督机制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机制
    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教育教学评估指标。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权重,落实主体责任;在二级单位目标责任书中进一步增加指标,强化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估;在教师考核和学生综合评价中增加创新创业内容和权重。
    2.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监督机制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定期发布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信息,接受学校与社会的监督。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然要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部)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责任、齐抓共管,采取有力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版权所有:西安财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360号
 邮编:710100